关于我们

由国内知名学者和产业人士共同发起的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于2008年底在北京正式成立。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为中国嵌入式系统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人士和科技媒体人士提供学术和产业信息交流的环境,是增进个人友谊的科技沙龙性质机构。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主题讨论会自2009年开始,已经召开25次会议,会议反响热烈,参加总人数已经累计超过数千人次,见诸媒体的报道百余篇。联谊会作为嵌入式系统学术界、产业界、科技媒体的交流和联系平台的作用和定位得到广泛认可。嵌入式系统联谊会是九十年代末成立的北京单片机联谊会的延伸。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D403B室
工作组:何小庆秘书长(allan{at}esbf.org)、成员胡晓柏(22541153{at}qq.com)和芦潇静(bhdpj{at}163.com)。

联谊会合作伙伴

媒体支持

展会伙伴

学术伙伴

联谊会委员

发起委员

王越 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信息类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兵工学报》编委。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六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国防电子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许多国防电子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研究成果丰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居衍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8研究所名誉所长、集团科技委常委、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委、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荣誉顾问。曾任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中国华晶电子集团总工程师。

沈绪榜 院士

1933年出生,计算机专家。湖南临澧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一直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其芯片的设计工作。早期设计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两种箭载数字计算机,为解决箭载数字计算机小型化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1977年研制了大规模集成电路16位嵌入式微计算机,推动了NMOS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了四种数字信号处理芯片;1995年研制了定点32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1996年研制了3.2亿次MPP微处理元芯片;2001年研制了4096个处理元的SIMD协处理器及浮点32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及有关的计算机等。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与三等奖3次。著作有《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设计》等五部。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倪光南 院士

汉族,1939 年生,浙江镇海人。1961 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 和1992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马忠梅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副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委咨询委员会嵌入式系统专业顾问。本科计算机专业,保研攻读无线电引信专业,曾在校办公司工作8年,参与5年军工项目。自1985年进入嵌入式系统领域,从事项目开发与应用,致力于单片机C高级语言应用和ARM嵌入式处理器应用推广。多次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部分第一作者出版图书:(1)《ARM Cortex嵌入式系统教程》;(2)《ARM&Linux嵌入式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3)《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4版);(5)《8051单晶片C语言程式设计》,台湾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6)《单片机C语言Windows环境编程宝典》;(7)《AT91系列ARM核微控制器结构与开发》。

何小庆

198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本科和1991年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麦克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兼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等职。何小庆较早涉足嵌入式OS领域,有30余年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市场经验。参加过电网调度自动化、数字程控交换机和Linux智能手机等工程项目。在国际国内会议、国内核心期刊和科技媒体发表论文和文章60余篇,有《嵌入式操作系统风云录:历史演变与物联网未来》《嵌入式软件精解》等著作译作5本。近年关注物联网和技术创业等研究方向,并在高校和企业兼职授课。

何立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现任《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社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荣获过国家一等发明奖,1990年被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科研与推产工作。有大量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著作,其中《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获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科技专著奖。

沈建华

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曾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等国学习和工作,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他从事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多年,长期与工业界紧密结合,在嵌入式OS/中间件、软件设计与优化、嵌入式无线网络协议(WSN/WiFi)、低功耗技术、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并完成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企事业单位、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0多个,出版编(译)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

邵贝贝

70年清华大学毕业,核电子学专业,当过造船工人,高能物理所工程师,6年海外科研经历,94年回清华工物系,授嵌入式应用类课,教授、博导,清华Freescale单片机应用培训中心主任,著作译著10部。

陈章龙

浙江宁波人,教授。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电子物理专业; 毕业后任物理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主任。1984-1985年曾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作为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嵌入式系统与软件产业联盟秘书长。兼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专长于嵌入式系统结构、开发与应用。曾担任国家国产单片机攻关专家组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正式出版著作有“嵌入式技术与系统”等15本专著。

陈渝

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操作系统,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涉及普适计算、并行计算、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负责和参与十余项课题的开发,其中包括独立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863项目,985项目,国际合作和横向课题等。负责且已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考核为“优”,863项目结题考核取得了好的评价,部分研究成果优于国外同类研究成果。

2001年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二作者30篇,SCI收录10多篇,EI收录20多篇;出版著作中,译著4部,编著4部。

周立功

1964年3月出生,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系,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出版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学科方向专著近40本。

谈军

目前为天使投资人及兼任英国Sontia公司的亚太区总经理。1986年复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1988年赴英国 留学,1992年获英国博士学位。1993-2000年在曾工作于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2001年-2009年曾工作于英国ARM公司,任中国区创始人总裁,创建中国团队及制定战略计划。在谭军的领导下,ARM在中国已是嵌入式系统的代名词,从大学、芯片公司到系统厂商都在支持中国的嵌入式发展(3G手机和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和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中国大部分高科技公司目前研发的手机,电视,电子消费产品都含有ARM的技术。中国400多所大学都已经开设了ARM有关的嵌入式大学课程。业界及媒体都共同认可这些发展都和谭军这9年多的辛勤耕耘离不开。谭军认为“由于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中国在未来嵌入式应 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天时、地利及人和”。2009年EDN评为谭军为中国半导体知识产权领军人物。

魏洪兴

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星”资助,2009-2010年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近年来一直从事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主编教材3本,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40余篇。

委员

孙加兴

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大唐集团总裁助理。曾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任集成电路事业部主任,任Power.org中国委员会主席,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与应用专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参与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的编制起草;参与《进一步促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的编制起草;参与《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的编制起草;曾先后参与科技部与工信部的多项研发项目和公司的工程项目。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发表论文共十多篇,其中8篇被EI收录检索。

张志敏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计算所嵌入式事业部主任,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中科亿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中科院在职博士,历任航天大型武器型号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及总体研究室主任,中科院计算所系统结构研究室副主任,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中科院计算所微处理器中心副主任。曾较长时间从事航天部三个国家重点武器型号研制与主持工作,在国家务器型号中开展分布式多机处理系统与军用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扩充及可靠性设计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中科院重大创新工程“龙芯”1号研制工作,龙芯三将之一,负责“龙芯”设计验证与工程管理,主持“龙芯”1号套片组(北桥芯片)、高速32位嵌入式CPU开发(863项目)、中科SoC芯片、聚芯SoC1000芯片等研究开发项目,并获研制成功,其中聚芯SoC-1000B荣获信产部“2006年度十大中国芯”之一(最具潜质奖)。目前主持“聚芯SoC”芯片系列化、SoC设计平台开发、嵌入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对SoC、MEMS、SiP等技术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开展嵌入式系统平台化应用研究,基于龙芯/聚芯面向军工产品开展解决方案研究,为龙芯CPU/SoC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环境。主要科研成果有:航天部科技进步(阶段)一等奖(排名2)、三等奖(排名1)各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出版专著2本(《舰载指控计算机系统》、《基于“聚芯SoC”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发明专利5项。

袁涛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汽车电子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NEC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汽车电子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此事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和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微机电传感器的捷联式惯性跟踪和测量系统,发表多篇SCI、EI收录文章;汽车电子,在学校率先进入当年全国十大车厂实现汽车电子批量前装;系统监测,科研成果应用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世界500强,其中的相关企业都在使用;测量与控制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常晓明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教务处处长;1985年以来两次留学日本共八年,取得工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多年来主持了几十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近90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著1部,曾获得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获得实用型专利6项。2006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度获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一等奖,2009年获第五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社会兼职:《中国大学教学》特约审稿人、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委员、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生教育专家库成员、<<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编委。建立的“晓明研究室”特色鲜明,深受各类学生的青睐。

曹重英

博士,IT高管会发起人和会长,原闪联工程中心研发部平台经理,ISO/IEC和国标委标准技术专家,闪联标准工作组技术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和YOCSEF委员。曹博士曾在科创、华博、计算所、闪联等多家企事业从事相关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工作。专注于数字家庭、网络管理、MPLS、WCDMA、服务融合、云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个人共申请十几项专利,在国际上发表多篇被SCI和EI检索的文章。曹博士参与撰写的闪联标准1.0版被工信部颁布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国际提案于2008年被ISO/IEC SC25工作组正式批准成为国际标准。目前,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承担多项与闪联标准以及普适计算相关的国家和部委级重大项目,完成多个闪联产品的研发。

韩德强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理事,微软嵌入式系统全球最有价值专家(MVP),“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嵌入式系统课程负责人。2006年获“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荣誉称号。

陈莉君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现任西安邮电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被聘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内教材编委会编委,开放性源代码高校推进联盟专家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推动Linux在中国的发展,深入研究Linux内核相关理论以及技术,积极跟踪Liunx 内核发展动向,针对Linux内核版本的不断演化,出版多部专著、译著及教材,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出版主要专著、译著:(1)《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2)《深入分析Linux源代码》;(3)《深入理解Linux内核源代码》(第1~3版)(译著);(4)《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1、2版);(5)《Linux技术手册》;(6)《Linux内核编程 》;(7)《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康一梅

北航软件学院副院长,嵌入式专业主任。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曾任北京首创前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北京北计银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亚讯数码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北京金益康新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等。具有成功组织管理百人研发队伍的经验和能力,多次成功组织管理大规模商业化软件产品及工程项目的商务与技术谈判、需求分析、开发、实施的整个过程。拥有三项软件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本,其中两本获北京市精品教材,获两项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教学成果二等奖。

邝坚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执行院长,教授,兼任Motorola-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网络通信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Google Android实验室主任。“计算机通信”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核心成员;“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北京市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2007)主要负责人;《现代交换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操作系统》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2005)核心成员。《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2006)、《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第3版)》《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题解 题库实验(第3版)》(2005)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者。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曾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本科课程7门。近5年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军队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2007)、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1)、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李宁

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现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研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工具开发、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编著了《ARM RealView MDK系列丛书》(共4本),在《计算机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多篇,其中EI收录8篇。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嵌入式开发平台—Coocox。Coocox设计理想中的嵌入式开发工具是一个云软件,它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随时使用网络中的有效信息。当用户对某款处理器进行应用开发时,该款处理器的相关知识(数据手册、例程、算法、电路图等)均被“推”到开发者面前。同时,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使用同样处理器的开发者。该平台目前已经得到NXP、Atmel、Nuvoton、EnergyMicro、Holtek等多家半导体厂商的支持。

郭炜

1982年获大连海事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获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2003年,任职于Motorola芯片设计部。曾任首席主任工程师(Principal Staff Engineer ),研发项目经理。负责过多个大型SoC项目的研发,如: DragonBall MX1, Onyx DSP56364 等,多次获得摩托罗拉个人最佳贡献奖、最佳团队奖、最佳项目奖。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任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2007年10月至今,任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VLSI设计与应用研究所主任, 计算机工程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SoC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近年领导团队在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面向多媒体应用的可定制处理器及SoC平台的研发”的资助下,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基于传输触发体系结构(TTA)设计的可配置、可扩展处理器T*CORE及相应的一整套开发工具,包括编译器和电子系统级仿真平台等。

林金龙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嵌入式系统系副主任,教授,博士学位。从事嵌入式教学和产品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及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主讲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主持了国家计委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综合认证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技术开发、教育部嵌入式系统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主要成果有:基于DSP的指纹识别模块和门禁系统;基于特征点的虹膜识别方法;快速CMOS图像的去马赛克方法;基于边缘分析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社保指纹身份认证系统指纹采集设备标准等。设计了IP 摄像机、色差计等多款产品。在国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仁发

湖南大学计算机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1994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短期研修。1993年破格晋升为计算机学科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计算机学科教授。2002年9月起,任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社会主要兼职:IEEE、ACM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理事、湖南省计算机学会付理事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等多个专委委员。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信学报、系统仿真学报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主要学术成就有,近年来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国家科技项目20余项,获省(部)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待授权3项。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省记一等功。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已出版书(含专著、教科书、编著、译著、参编)12部。研究兴趣:高性能嵌入式计算体系结构、无线网络、嵌入式软件、CPS、虚拟与仿真技术。

陈文智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ACM会员,ACM Education Council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体系结构专委委员、CCF嵌入式系统专委委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委理事,参与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评审,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安全、虚拟化技术、计算机系统级软件、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2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多项。主要教学经历:主讲《嵌入式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核心课程,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0多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3部,负责《嵌入式系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陈仪香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嵌入式软件与系统系主任,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科学学会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以软件形式化方法为基础,展开软硬件形式化建模理论与协同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化语义学、实时系统的形式化建模理论、软件可信度量与评估方法、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建立了程序设计语言稳定论域的Stone对偶理论和逻辑表示理论,设计了具有时空一致性的实时系统规范建模语言STeC,构造了嵌入式软件可信度量评估模型与方法,构建了模型驱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体系与技术。承担了973、863、NSFC重大研究计划、国防科工局等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编著《智能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教材。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奖二等奖。荣获首届江苏省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